汽车s弯性能测试叫什么?

一、汽车s弯性能测试叫什么?

汽车S弯性能测试叫做汽车的转向性能测试,通常在汽车生产出后的1~2个月进行测试

二、视频:科目二S弯如何不压线?

1、控制车速曲线行驶想要不压线,首先你要控制好车速,尽可能地慢下来,这样在车子即将压线的时候,可以通过调整方向盘,及时调整回来。

其次,科目二不允许中途停车,车速控制不好,不光是指车速过快,还有种学员踩离合在弯道不知道动态松抬,导致在转弯的时候离合器动力不足,反而让车停了下来,这样连压线的机会都没有,就挂科了。

2、找准点位曲线行驶有一套通用的参考点位,适用于大多数考试车型,就看3个点。

三、汽车驾驶S弯怎么走?

开车过s弯技巧有当听到提示音"过S弯道"指令时,就挂一档,慢抬离合器,使之处于半联动状态,保持车速缓慢匀速向弯道行驶。当车头左座角对准右侧路灯弧线时,方向盘向左打一圈半,前进。

1、车进入弯道以后,当车头中间对准路外沿线时,开始向左打一圈半左右方向,然后稍做小幅调整。当车头处于路中时,回正方向。等车头中间再次对准路外沿线时,开始向右打一圈半左右方向,然后稍作小调整。当车正时回正方向,一路开出去就可以了。

2、在小路考S弯道考试技巧中提到,当车头左座角对准左侧路灯弧线时,方向盘向右打一圈半回正。当车头右座角对准左侧路灯弧线时,方向盘向右打一圈半。当车头左径线对准地上白圈时,方向盘向左打一圈半回正,前进。开车过s弯注意事项1、如果是右转弯,在进弯前可以尽量贴路中间走,在弯中则尽量贴着路边走,当然前提是路边没有非机动车或行人。出弯时则又慢慢靠右侧行驶。2、如果是左转弯,在进弯前可以贴着路边走,进入弯道时,则可以贴着中间走,其前提也是路边没有非机动车或行人。出弯时则又靠向右侧行驶。

四、科目二s弯道车头切弯多少视频?

用一档的怠速前进,当车进入第一弯时(目测)将右车头压左边线行驶,(也可把头伸出窗来看着左前轮跟着S路上的边线走,车轮与左前轮保持10公分),进入第二弯时(目测),用左车头压右边线行驶。

五、五菱宏光s汽车导航支持什么格式视频?

五菱宏光s车载显示屏支持AVI和MPG格式 如果下载的MV格式不支持,可以下载“格式工厂”软件,把下载好的MV转换成车载支持的格式

1:随便下自己喜欢的MV,什么格式都可以

2:下载格式转换器软件,把下载好的MV转换成车载支持的格式,大都支持AVI和MPG格式。(如果格式不支持会有3种现象,没图像没声音,有图像没声音,有声音没图像)

3:把转换好格式的MV复制或剪切,然后粘贴到U盘或内存卡里

六、汽车仪表盘出现小车带s弯标志亮是什么意思?

您好,这个是ESP的指示灯,如果行驶中偶尔亮是没问题的,亮起说明车子的轮胎有打滑出现,如果是ESP常亮需要检查是不是手动关闭了ESP,如果不是那就是ESP出现问题了。

七、科二考试视频s弯车头3分之一沿边线走行不?

用一档的怠速前进,当车进入第一弯时(目测)将右车头压左边线行驶,(也可把头伸出窗来看着左前轮跟着S路上的边线走,车轮与左前轮保持10公分),进入第二弯时(目测),用左车头压右边线行驶。

八、五菱宏光s的汽车导航支持播放什么格式的视频?

五菱宏光s车载显示屏支持AVI和MPG格式 如果下载的MV格式不支持,可以下载“格式工厂”软件,把下载好的MV转换成车载支持的格式

1:随便下自己喜欢的MV,什么格式都可以

2:下载格式转换器软件,把下载好的MV转换成车载支持的格式,大都支持AVI和MPG格式。(如果格式不支持会有3种现象,没图像没声音,有图像没声音,有声音没图像)

3:把转换好格式的MV复制或剪切,然后粘贴到U盘或内存卡里

九、2019 年 7 月 30 日特斯拉 Model S 在德国自燃,电动汽车电池起火问题究竟可以避免吗?

3个月前上海特斯拉自燃,7月30日又一辆在德国自然烧成灰烬。奇怪的是:在上海自燃时成了全国热点事件,此次德国自燃,业内都没几个人听说。

关于自燃原因目前只能推测。联想到早期电动汽车的自燃,大部分属于以下3种情况

  • 电池成组水平不够,PACK质量不行:电芯是很脆弱的,电池包(PACK)保护着它。如果PACK质量很差,一下雨就渗水短路(密封性不好)、石子崩起来就一个凹坑(耐撞性不好)、无缘无故地漏电(绝缘性不好),那自燃简直就是必然事件,这是无法接受的。
为应对这个情况,国标GB/T 31467.3-2015出台了[1],明确规定了电动汽车电池包必须通过火烧、浸泡、跌落、挤压等一系列测试才能销售。这些测试很严格,好奇实验室 @滕腾 曾做过一个很有趣的视频,就是根据此国标改编的,有兴趣可以去看看[2][3]。总之,如果严格执行了国标GB/T 31467.3-2015,引起自燃的低级失误就比较少见了。
  • 碰撞、不规范充电自燃:要想杜绝碰撞自燃基本没辙,燃油车碰撞后也不可避免啊,总不能把汽车设计成坦克吧?所以,在碰撞自燃方面,工程师的努力方向是:碰撞后燃烧慢一些(留出逃生时间)、做好绝缘(防止触电)、相关E/E系统处于正确状态(例如车门不要默认锁死困住乘客)。
充电自燃事故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2015年的4.26深圳五洲龙大巴自燃。调查结果显示,自燃的原因相当令人无语:电池过充72分钟[4]。 这起事故,让我想起来经典小说《活着》里的一个情节:苦根吃豆子,家长没有去节制,苦根也未意识到自己吃多了,竟被活活撑死。事实上,2015年颁布的国标GB/T 27930-2015[5] 明确规定了防过充的多重机制,而五洲龙事故中,充电桩与BMS估计都没按此国标设计,一个成了哑巴一个成了聋子,最终酿成了事故
  • 系统可靠性:尽管大家都执行了国标GB/T 27930-2015,设计了多种防过充机制,但充电事故还是频发,为什么? 因为是人都会犯错、是程序就会有bug啊……系统架构不合理、器件可靠性未达标、开发流程不合理,均可能带来bug。Windows出bug最多是蓝屏,充电出bug就是烧车了,严重很多。所以,这方面也需要一个东西来规范规范,那就是ISO26262所要求的功能安全(Function Safety)。若有兴趣,推荐一个 @木城 的不错科普简介见[6]

此次特斯拉自燃,可能不属于上述3类原因的任何一个:它既没充电也没碰撞(在事故前一段时间是否有碰撞或充电,尚不确定),更没有火烧、浸泡、跌落、挤压等情况,好端端地就静置自燃了!那么,这个事故就值得好好唠一唠了。

此次事故的报道:“由于现场取证困难,警方目前不排除车辆有技术缺陷,也不排除人为纵火或无意失火。”

特斯拉防范自燃采取的措施

电池组自燃的基本模式为:电芯受热失控诱因作用 → 电芯热失控(Cell) →发生模组内热失控蔓延→ 模组热失控(Module) →发生模组间热失控蔓延→ 整个电池包热失控(Pack),整个过程通常称为热失控蔓延

值得一提的是,多数热失控蔓延并不是像森林山火一样的明火引燃过程,而是相对温和的传热过程。

  • 前者是干柴烈火、一触即发,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速度非常快;
  • 后者是自身失控发热,传热到隔壁升温,达到阈值后引发隔壁电池热失控,根据电池特性的不同,这个过程一般会间隔20~120s不等。当然,所谓的温和,只是相对的,从人的视角来说,两者都是很剧烈的事故。

防范静置自燃有两种思路:

  • 电芯不自燃:从材料、电解液、隔膜角度提高稳定性,具体措施不在此详述,可参见[7];改善电芯内部散热性能,阻止局部发热引起整个电芯热失控;增强电芯外部散热性能等。而特斯拉的NCA电芯,也许制造工艺上更加成熟,但至少从材料角度来说不如NCM稳定,圆芯卷绕式结构使得内部局热发热的风险更高。
  • 热失控蔓延的阻断设计:电芯之间、模组之间做好隔热措施,将自燃扼杀在星星之火的初期。单体电芯热失控时,若阻断设计很好,传热比较慢,那结果就是单体电芯默默地放飞了自己,并不会引起大事故。

很显然,特斯拉自己也知道,让NCA圆芯电池完全杜绝热失控风险是不可能的,所以它在热失控蔓延的阻断设计上下了很多功夫!那让我们来看看吧。

  • 电芯的隔热/散热设计:良好的隔热/散热设计,可以降低个别不健康电芯发展成热失控的概率。隔热方面,主要是采用了2mm的空气间隙。散热方面,蛇形散热片的曲度和圆柱形吻合,大概可以做到大半个圆的接触面积,促进电芯和外界的导热,降低热阻;每一条金属片都会和左右两边的主散热通道连接。但是,在停车或冷却水未循环的状态,作用甚微
  • 独立模组隔舱:通过箱体的框架梁把模组分成独立的舱室,减少热失控模组的热量对相邻模组的影响。此外,大家都知道对流的传热速度要大大高于热传导(相当于开窗户更凉快),因此它在每个模组舱室在箱体两侧底部设置有5~6个排气阀,将电芯热失控产生的高温气体排到箱体外部,防止加热其他未热失控电芯。
图片来源:电子发烧友
  • 云母板防火焰:电池组上下方均有一块云母板,这是一种耐高温高绝缘性的材料(持续耐温 850 ℃ ,间歇耐温 1050 ℃,耐击穿指标高达20KV/mm)。云母板避免了高温喷发物对箱体的冲击和加热,同时保证了高温条件下电池和箱体的绝缘,避免因短路引发电弧引燃高温可燃气的风险(电芯热失控排出的白烟主要是电解液,黑烟内含有CO、H2、碳氢化合物等可燃气体)。

特斯拉的措施为什么失效了?

严格来说,特斯拉的热失控蔓延阻断设计只是部分失效,上海那次只烧了4个隔舱,其他的完好。当然,如果不是消防部门及时喷水降温,最终的结果可能还是蔓延到所有隔舱,全部烧掉。

推测原因1:自燃事故前有严重碰撞

严重碰撞破坏了箱体隔离结构,部分电芯变形,处于热失控的边缘;同时使得隔离失效,不能实现完全隔断热失控蔓延了。在特斯拉自燃事故的第二天,蔚来ES8的自燃就属于这种情况。

推测原因2:充电引起电池老化

电芯在老化、析锂、内短路存在的情况下,热失控触发温度会下降,更容易发生热失控蔓延。在事故前,据车主说刚进行一次超充,部分不健康的电芯可能已处于热失控的边缘,但没有在充电站立即失控。

事故车型是Model S,应该是特斯拉最早一批的量产车型。站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分析一下特斯拉的热失控蔓延阻断设计的不足:

  • 单模组的电芯数量太多:特斯拉每个隔舱是5.6kWh能量,几百节电芯,比其它电动车整个Pack的电芯数量还多几倍。隔舱间的阻断设计比隔舱内的阻断设计更有效,因此隔舱越小安全性越好。
缩小隔舱可以提高安全性,但也会变重使得能量密度降低,性能变差,这就是PACK层面安全性与能量密度的Trade-off关系。说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下面这张图[7]? 这张图是说,在同一技术时代,电芯的安全性与能量密度同样存在Trade-off关系。
  • 隔热设计:特斯拉由于由于18650个体小数量多,只能采用2mm、空气间隙为主要隔热方式。目前占市场主流的方形铝壳和软包电芯,风冷模组会采用空气层隔热,液冷模组常采用二氧化硅气凝胶做为隔热层,对于低能量密度的电芯可以达到阻断热失控蔓延的效果,对于高能量密度的电芯,可以起到延缓热失控蔓延的效果; 若加强阻断效果,则要面临进一步降低能量密度的代价,这就再次遇到了PACK层面安全性与能量密度的Trade-off关系
  • 内短路监测与预警技术:上海特斯拉Model S与蔚来ES8自燃有一个共性,就是在电池发生潜在缺陷后,并未立刻发生热失控,而是在一段时间的静置时发生自燃。从缺陷到自燃这一段时间,其实就是内短路监测与预警的时间窗口,若能通过一定的算法发现风险,就可以提前通过车主,不仅可以避免人身伤害,说不定还能及时维修来避免财产损失。这项技术还处于学术到工程的过渡阶段,早期的Model S上应该是不具备这个监测机制的。这项技术比较复杂,等有机会再专门向大家介绍。

安全与性能之间的权衡

国标GB/T 31467.3-2015规定了PACK外部的耐撞性、密封性等,对PACK内部的热失控蔓延阻断设计并没有规定,也就是说,在安全与性能之间,由企业自由设计、自行取舍。这也很正常,规定得太死,也会阻碍创新。

是要安全还是要性能(能量密度)呢? 这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而是要反复论证、权衡取舍的问题。当然,最好的结果是“我全都要”,那么考验PACK设计水平的时候就到了

在这里举一个例子,是同课题组的清华师兄创立的电池成组公司科易动力。讲一讲以技术见长的一个小公司,大家应该不会介意吧?他们设计了一项电池组“防火墙”技术,在技术边界范围内,尽可能地兼顾安全与性能:

  • 安全:简单来说,在电芯与电芯之间增加一道特殊材料的“防火墙”,通过隔离的方法达到阻燃效果,再加上模组及系统级别的散热设计,达到了防止热失控电芯相邻的健康电芯着火的目的,将事故的星星之火扼杀在摇篮中,确保了模组和电池包的安全。
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隔热功能,而且电池包重量牺牲也不大,增加4%左右。,“防火墙”技术除了其特殊的材料性能之外,还与电芯的材料体系、容量、能量密度、形状、热失控温度等因素紧密相关,具体项目匹配时,会针对具体电芯的热失控特性,进行防火墙的二次开发,依据仿真分析与单体、模组、系统三层次的实验结果,设计出最佳参数,实现安全与性能最优的目的。如下图的试验结果显示,防火墙技术可以有效地阻止两颗电芯间的热失控蔓延,在整包级别体现出来的效果时,任意一颗电芯被热失控触发,电池包外部最多就是冒冒烟而已,并未见明火,电池包不会着火,车辆就会安全,车辆旁边的其他车辆也是安全的。不仅人员不会受到伤害外,极大的降低的经济损失,也减少了可能出现的与其他车主的纠纷。
  • 性能:除了隔热材料上的精细设计之外,还需要在电池包的模组结构、系统结构等方面进行轻量化设计。最终防火墙技术的应用,仅损失系统能量密度的4%左右。目前已成功应用在采用三元523体系电芯的军用车辆等特殊项目上,并得到国际豪华品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