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奥迪或将与一汽成立第二家整车合资企业!这是为何?

文/腾三毛

车图腾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日前,据德国《汽车周刊》(Automobilwoche)报道,奥迪汽车正在与一汽集团进行谈判,或在中国成立新的合作公司,主营业务为电动汽车,新公司将基于奥迪与保时捷合作开发的PPE平台,并建造新工厂,深化合作。

对此,有国内媒体联系奥迪中国方面,对方表示与一汽集团在过去三十多年来的合作非常成功,但无法对媒体报道中的相关传闻做出评论。不过有意思的是,奥迪中国也未明确否认此事。

回顾二者的合资公司——一汽-大众的历史,1991年2月,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和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合资成立了一汽-大众,是我国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乘用车企业。

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一汽-大众产能布局已覆盖东北长春、西南成都、华南佛山、华东青岛以及华北天津,拥有轿车一厂、轿车二厂、轿车三厂、轿车四厂、轿车五厂、轿车六厂、动力总成事业部以及冲压中心八大生产厂。也从建厂初期的一个品牌一款产品,发展到现在的奥迪、大众、捷达三大品牌近20款产品,一汽-大众已成为国内成熟的覆盖A、B、C级全系列乘用车型的生产企业。

目前,在相关当事方未发布确切消息之前,我们先来分析和揣测一下,“为什么奥迪汽车要与一汽集团成立新的合资公司?” 看看新公司建立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有多大。

▍业务需要

整体看,国内不少传统车企因业务需要,会将新能源汽车业务独立分拆运营,比如2008年注册的长安新能源、2017年独立运作的广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北汽新能源等。因此,也不排除大众集团未来在中国市场将奥迪品牌新能源汽车业务单独分拆的做法。

实际上,大众汽车类似的操作早在2017年就有,江淮大众的成立,正是大众汽车试图在国内将新能源业务独立运作的尝试。

从这个角度出发,奥迪品牌新能源版块因业务发展需要,与一汽集团成立新的合资公司,似乎也是正常的。

不过这一理由并不能说服一些专业人士。

▍追逐利益

资本是逐利的,合资公司双方都有这一特性。

早期的1995年,一汽和大众以及奥迪公司在经过多轮商讨和艰难的谈判后,三方于当年11月在北京共同草签了有关奥迪轿车纳入一汽-大众的生产合同。

不久后,三方又共同修改了合资合同,将股比结构确定为一汽60%,大众30%,奥迪10%。同时,一汽-大众与奥迪公司签署了《技术转让协议》,奥迪系列产品将作为合同产品正式纳入一汽-大众生产。

自此,一汽集团与大众集团的利益分配被划定在了60%比40%。

不过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快速成长为全球产销量第一的市场,利益驱使下,大众集团显然对自己在现有合资公司中的持股比例产生了遐想。毕竟在其他众多汽车合资公司中,中外双方均以50:50的“惯例”划分股比。

于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业内多次传出双方计划调整股比的消息,但最终都没有进一步敲定。

2016年11月,奥迪冒着得罪一汽集团的风险,与上汽集团在德国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中国另建生产基地和渠道。2018年,奥迪入股上汽大众,持有1%股权,这一象征性持股意味着上汽大众已经可以生产挂有奥迪商标的产品,接着上汽奥迪A7L国产的消息疯传。

近些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在奥迪品牌中所占比重极大,2019年奥迪三分之一的汽车来自中国,今年第二季度有超过一半的销量来自中国。作为奥迪在华销量的重要业务单元,一汽-大众奥迪目前掌握奥迪在华所有车型的销售与国产车型生产工作。

鉴于此,我们有理由猜测,借新能源汽车合作的契机,奥迪力推与一汽成立第二家合资公司,初衷或许在长久的心结上——股比。

另一方面,目前大众全新的MEB平台共有三座新工厂,分别在德国和中国,其中上汽大众新能源工厂全新建造,计划于2020年10月正式投产;一汽-大众则是由佛山工厂改造,暂时还没投产信息。

现阶段的中国汽车市场已与多年前迥然不同,黄金十年的井喷期已过,汽车新四化潮流汹涌澎湃,造车新势力攻城略地,给汽车全产业链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汽车市场格局尤其是豪华车市场竞争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奥迪也承受着极大压力,进一步优化与一汽集团的合作关系,将有助于其对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实现更多商业价值。

当然,目前的分析仅限于有限猜测,实际还要以合资公司双方发布的官方消息为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