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战略方针?

一、长城汽车战略方针?

长城汽车的品牌战略为:坚持聚焦发展,以"专注、专业、专家" 为品牌理念,以专业化运营管理,打造专家品牌。

二、小鹏汽车的战略优势?

何小鹏联合多位互联网企业领军人物、投资人一起投资,与夏珩、何涛创立。如今,小鹏汽车成立四年以来,搭团队、打基础、做功能、拿数据、快迭代,投融资,一刻不停的奔忙于智能汽车领域,攻城略地之势,必在一城一池。

何小鹏把智能汽车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他表示:“我们正处于智能汽车上半场的第一步,小鹏汽车目前正在深度定制操作系统,自研OS是智能化的基础,而语音是智能汽车交互的主要途径。小鹏汽车的使命是驱动下一个改变,驱动传统汽车向智能汽车的改变,驱动传统出行向智慧出行的改变。”

三、华为汽车的战略布局是什么?

笔者曾经在华为工作过12年的时间,因为长期在基层和一线,也没有接受过高级培训,只是在不断实践中感受到华为对战略的基本理念:

1、战略是资源有限下的取舍;

2、战略是目标与能力的匹配;

3、战略压强原则强调聚焦主航道,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战略资源;

随着长安汽车最近的火爆,我尝试去解读一下华为的汽车战略。

一、借腹怀胎

首先、华为想要造车,最大的短板就是两块:一是针对汽车的四个轮子的机械和动力不熟悉,对汽车这个行业也没有积累,通俗一点讲,缺乏足够的行业经验,不够KnowHow;二是芯片被制裁,只要是华为牌汽车的华为自研芯片,无法获得代工......

基于这两块短板,显然直接推出华为牌就不大可能了。只能通过与其它品牌合作获得芯片代工支持(自研)或者芯片供应支持(供应);同时可以把对汽车行业的理解逐步加深。

这就是华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了取舍:“华为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

通过与小康的华为智选模式合作,摸索新能源车的销售模式;

通过与北汽、长安的Hi模式合作,摸索和积累新能源车的车机系统和自动驾驶以及车联网这些除了四个轮子以外部件的经验和数据。

二、以小博大

我们看看去年最早发布的华为系汽车小康系列的卖点:鸿蒙智能座舱。其实整台车都是OEM的产物除了鸿蒙系统。车机可能用了德赛西威,地图可能用了四维图新。整车是小康的品控,就是鸿蒙座舱是华为的。这个从战略规划的角度上讲,叫做“创新焦点”。

以一个单点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这就是以小博大!

而鸿蒙智能座舱的底层技术来自华为过去排名全球第一的手机生态系统。

同样的我们再看看北汽蓝谷的极狐阿尔法S Hi版本的卖点:自动辅助驾驶。这个里面除了华为AI的算法以外,就是激光雷达与毫米波雷达。其实这些都是华为基于5G通信与AI算法研究的积累。她的创新焦点用余承东的话讲就是业界最好的自动辅助驾驶系统...

利用有限的爆点能力优势,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加上与合作伙伴的互补合作,这就是局部强大能力与个性化目标进行的匹配!

三、以待时机

制造业的竞争本质除了科技创新以外就是成本与效率的竞争!

两家企业合作效率一定是低的。互为上下游,毕竟是两家文化制度不同的公司其沟通成本是相对高的。

从各个方面讲,华为只有自己造车,才能做到成本和效率的最优化!

无论徐直军在阿维塔发布会上如何解释,“华为不造车,不缺华为牌,缺一个像博世和大陆那样的拥有核心技术的供应商...”人们都会觉得华为会自己下场造车。

因为做与不做取决于发展情况。因为形势永远比人强!

如果当年华为没有Mate7的一机难求,华为终端的CEO应该早就不是余承东了!

如果汽车行业代工如同智能手机“富士康模式”一样成熟;如果车规和自动驾驶芯片供应得到根本的解决;

华为牌汽车就水到渠成了。因为华为战略压强投入的主航道没有一处没有做到世界前三或者是世界第一的。特斯拉、比亚迪、未来的苹果加即将未来的华为就是世界智能汽车第一阵营。

总结一下:

资源有限下的取舍(先放弃自己造车、帮助车企坐好车)

目标与能力的匹配(通过智能吊舱与自动驾驶打造差异化优势)

战略压强聚焦主航道(长期投入静待时机成熟,自己造车实现资源效率最优化)

四、华为汽车电子战略前景如何?

华为汽车电子战略前景非常好,它将会伴随着智能驾驶带领汽车走进智能时代。

五、福田汽车的“2020”战略是什么?

建设世界级汽车企业是“2020战略”的终极目标。

到2020年,福田汽车全球年销量将突破300万辆,销售收入超过3300亿元。届时,福田汽车将完成全球化市场和产业布局,成为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并进入世界汽车企业前十强。

六、汽车购销战略合同

汽车购销战略合同是汽车行业中的重要文书,用于规范汽车生产厂商与经销商之间的购销业务合作关系。这一合同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销售区域、销售数量、价格、配送、售后服务等。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必须详细规定各项条款,以避免日后发生纠纷。

1. 合同目的

汽车购销战略合同的主要目的是建立稳定长期的商业合作关系,保障双方的权益。生产厂商通过与经销商签订合同,确保产品的销售渠道,提升市场份额。而经销商则能够获得厂商的产品供应,并在指定区域内进行销售,从而获得稳定的利润。

2. 合同内容

汽车购销战略合同应详细说明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下是合同中常见的内容:

  1. 销售区域:合同应明确规定经销商的销售区域范围。厂商有责任保证在该区域内不与其他经销商直接竞争。
  2. 销售数量:合同应规定每年的销售目标。双方应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进行协商,并确定合理的销售数量。
  3. 价格:合同应明确规定汽车的价格计算方式,包括成本、利润和税费等因素。价格一般采用协商方式确定,以保证双方的利益。
  4. 配送:合同应明确规定汽车的配送方式和时间,以确保经销商能够及时获得产品。
  5. 售后服务:合同应规定厂商对经销商提供的售后服务支持,包括技术培训、备件供应等方面。
  6. 合同期限:合同应规定合作的起止时间,以及续签合作的条件和程序。
  7. 合同解除:合同应规定解除合同的条件和程序,以及解除合同后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8. 保密条款:合同应包含保密条款,确保双方商业信息的保密性。
  9. 争议解决:合同应明确规定争议解决的方式,例如仲裁或法院诉讼。

3. 合同执行

双方在签订汽车购销战略合同后,应按照合同的规定执行。生产厂商应按时供应产品,并提供相关的售后服务支持;经销商应按规定销售厂商的产品,并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售前和售后服务。

4. 合同终止

汽车购销战略合同的终止有多种情况:

  • 合同期满:合同期限届满时,双方可根据合同约定进行续签。
  • 解除合同:当合同中所规定的解除条件满足时,双方可提前解除合同。
  • 违约:当一方严重违反合同条款时,对方有权解除合同,并可能要求赔偿。
  • 破产或倒闭:当一方宣布破产或倒闭时,合同自动终止。

5. 合同风险

虽然汽车购销战略合同能够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

市场风险:市场需求变化、竞争加剧等因素可能导致销售量下降,影响合同的执行。

质量风险:产品质量问题可能导致消费者投诉和售后索赔,增加经销商的成本。

经济风险:价格波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可能导致成本增加,影响销售利润。

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双方应充分评估这些风险,并在合同中作出相应的规定和保障。

6. 合同的重要性

汽车购销战略合同对于汽车行业中的生产厂商和经销商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生产厂商,合同能够保障其产品的销售渠道,确保产品的稳定供应。通过与经销商签订长期合作的购销合同,生产厂商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提高产品的市场份额。

对于经销商,合同则能够确保其在指定区域内获得产品供应,并得到厂商的支持。经销商通过与生产厂商签订合同,能够获得更好的采购价格和售后服务支持,从而提升竞争力。

总之,汽车购销战略合同在汽车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双方应在签订合同时慎重考虑各项条款,确保合同内容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七、如何评价通用汽车的电动化战略?

芝能汽车十大车企年度电动化成绩盘点

(一)激进转型的代表:大众

(二)品牌力正在被透支的:宝马

(三)想比豪车更豪的:奔驰

(四)多元化发展的全球销冠:丰田

(五)攻擂不忘守擂的:特斯拉

(六)纯电路线发展存疑的:本田

电动化成绩年度盘点第七篇,到了朱老师的老东家:通用汽车。今天主要谈谈通用汽车在美国和中国市场的表现。

● 通用汽车在美国

美国市场总销量达到227.4万辆,同比增长2.5%,压过丰田再次成为美国第一。其中:雪佛兰销量增长5.6%,GMC销量增长7.3%,凯迪拉克销量增长13.9%,抵消了别克销量下降42.4%的影响。而新能源汽车主要是通用需要等IRA政策落地(有点蹉跎岁月的日子,但是电池厂还是建立起来了),2022年中Bolt EV/EUV的销量38,120辆,悍马 EV 854辆,凯迪拉克LYRIQ的销量为122辆

▲图1.通用汽车2022年北美的表现

● 通用汽车在中国

通用汽车及其合资企业在中国交付了超过230万辆汽车,实际上如果只算通用自己的品牌(凯迪拉克、别克和雪佛兰)的话,一共为103.7万。总体来看,通用北美在转型方面考虑很早,是省下了很多的弹药。接下来要看Ultium平台的表现——这款亮剑比较晚的平台到底表现如何,是需要等待武汉工厂大规模投产以后别克和雪佛兰电动汽车的表现。

▲图2.通用汽车2022年中国的表现

Part 1

通用汽车的工作重心

●美国市场

根据研究公司J.D. Power和LMC Automotive的估计,美国汽车市场总销量在2022年预计为1370万辆,是十多年来的销量新低,同比下降8%。

对于通用汽车来说,在美国销售的220万车辆里面,大型车占据主导地位(皮卡车和全尺寸SUV)是当前通用汽车销售的主力车型,超过110万辆占其年总销售额的近50%。通用汽车在北美的主要车型都是利润丰厚的皮卡和SUV,而轿车只有一款Malibu过10万,然后是一些中型SUV。

▲图3.通用北美的转型

通用销售的新能源车型表现如下:◎Bolt EV/EUV:38,120辆,2023年规划是7万台,我的理解是要把Trax、Encore/GX等车型替代掉。◎悍马 EV:854辆,这车在开拓市场就是起到排头兵的作用。

◎凯迪拉克 LYRIQ:122辆,这主要受芯片的影响,因为凯迪拉克CT4+CT5一起才2.5万台。

通用北美原计划2023年在北美生产40万辆电动汽车,现在这个完成进度的时间推迟到2024年上半年,同时预计到2025年将北美产能提高到每年100万辆——这个推迟也是为自己的车型提供足够的时间。与此配套的是,2025年左右,通用自己的电池产能达到160 GWh以上,并且把 Ultium 电池的电池成本降至70美元/千瓦时以下。

按这个计划,到2025年前总资本支出预计为每年110-130亿美元,这需要持续的现金流。

●中国市场

对于通用来说,过往的BEV平台,不管是从Bolt EV改过来的,还是从上汽集团借用过来的,有各方各面的原因导致总体表现并不成功。下一步就是扩大在中国的投资,围绕奥特能平台做持续投入。现在的新挑战是:各种新车型都是上汽通用比北美通用先行在市场上推出——不管是Lyriq锐歌还是后续的别克E5和雪佛兰纯电,都是需要在激烈的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直接面对其他的竞争对手证明自己。

以目前别克和雪佛兰的情况,打法确实是要丢掉品牌的包袱,然后围绕性价比、通过自己的销售网络和售后体系去支撑纯电动汽车的销售,当然之前插电混动的车辆也能继续优化。

▲图4.通用汽车在中国的表现如何

Part 2

电气化和智能化

我觉得通用在美国这边,Ultium平台还能围绕三电领域讲一讲优势,但在中国光讲这个就不够,还需要智能化的支持。现在通用的策略,也在围绕软件和科技子公司进行投入。在围绕软件驱动的改革方面,通用和福特的策略是相似的——都是利用中国本土的资源进行整合,而不是像德国汽车产业要硬磕。

严格意义上来说,上汽通用是否能让两个股东方同意泛亚技术中心在软件方面大力投入,是通用在中国的胜负手,这里的原因主要有这么几个:

◎短期内指望底特律的软件工程师来给中国开发一整套符合中国本土需求的软件,这有点难。

◎上汽体系服务好荣威、名爵、飞凡和智己就已经很不错,指望上汽通用提供一整套好的软件体系给通用的其他车型,至少在短期内是不现实的。

▲图5.通用汽车在中国的软件挑战

于是通用在中国面临的问题就变成了:JV和下属的研发中心,是否能负担起软件开发方面的重担?长远来看,中国的软件工程师资源对GMNA也很重要,到底走向何方,我们再观察吧。

小结:我们理解电动汽车平台还是一个偏硬的架构,围绕EE架构和软件开发。如何应对中美这样的市场,GM其实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如何在中国生存和发展、如何利用在中国的人力资源,不仅需要技术过硬,还需要管理任用的智慧。

八、长城汽车发展战略方针?

长城汽车的发展战略方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聚焦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长城汽车致力于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以提供高品质、高性能和智能化的汽车产品。长城汽车注重技术研发投入,在电动化、智能化、互联网等领域持续取得突破。

2. 推进国际化战略:长城汽车积极开展海外市场拓展,通过建立全球化的供应链和销售网络,提升国际市场份额。长城汽车的产品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并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品牌。

3. 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长城汽车在产品定位上注重差异化竞争,通过开发多个品牌和产品线,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长城汽车旗下拥有SUV、新能源汽车、皮卡等多个系列,并不断推出创新产品,以提升市场竞争力。

4. 加强合作与创新:长城汽车积极寻求与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合作,以共同推进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长城汽车与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新能源技术、智能驾驶等领域,提升产品和科技创新能力。

5. 追求可持续发展:长城汽车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致力于减少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推动绿色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长城汽车发展战略方针可能会根据市场需求、行业竞争和公司发展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上只是一般性的发展战略方针,具体的战略举措和实施细节可能需要参考长城汽车的官方公告和报告。

九、上海汽车现行经营战略是什么?

以以新能源车优先经营配合两用和燃油车为付的经营战略。

十、制定汽车企业战略的意义?

随着能源危机的不断加深与环境问题的日趋恶化,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未来产业,我国也确立了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但由于我国起步晚,且对核心技术的掌握甚少,必须着眼于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方案。

通过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有助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1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开始于21世纪,2001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该计划制定了以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为“三纵”,以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机、动力蓄电池为“三横”的全面发展计划。

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的规划,到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计划初步量产,并在2020年达到全面产业化,市场推广覆盖率将成为世界领先。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节能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二五”规划中新能源汽车更是被列为加快培育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政策引导和资金倾向方面继续重点扶持但是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较晚,存在着许多问题,所以在发展新型能源汽车产业必须首先认清我们存在的问题。

1.1 科技创新能力低下 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是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核心,作为动力提供的动力电池,其造价高、循环寿命较短、能量密度较低,许多核心技术我们仍未掌握,须依靠进口来获得部分材料,而且缺乏相关的技术团队,虽然近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但可以看出后续的人才供应不足,很多技术已经被市场淘汰,大大影响了该产业的健康发展。混合动力整车的核心集成能力、动力系统优化和匹配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已被整车企业所接受,但推广工作尚需进一步磨合,电池、电机、燃料电池等零部件的产业化转型正在进行,研发过程中可靠性和耐久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系列化和标准化设计应更加关注。

1.2 产业发展资金不足 新能源汽车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无论是技术攻关、示范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较大投入。针对目前各单位已研制出的新能源汽车的各种功能样车、性能样车和产品样车,还有试验考核、技术调整完善、生产工艺准备、市场推广以及技术标准制定、政策引导等大量的工作都需要资金作保障。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也比传统汽车高出很多,要实现产业化,还需要度过艰难的市场导入阶段。与传统汽车开发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仍处于产品的初级阶段。

要真正实现其产业化,尚需大量资金投入到技术攻关、基础设施建设和示范推广等方面。1.3 消费缺乏对电动汽车的认识 尽管纯电动汽车较传统燃油车具备用车成本低、节能环保等优势,但是截止2013年底,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量不足5万辆,2013年全年销量1.76万辆,同比增38%,低于全球平均增速。

目前纯电动汽车主要是公交、出租等政府公共领域应用为主,私人领域消费量占比很小,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缺乏理解,不愿意轻易尝试新事物,所以需要借助营销模式创新,让消费者更多的来体验纯电动汽车,形成消费的示范效应。1.4 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存在较大缺口 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科技人才相当匮乏,尤其在基础研究和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研发方面。

同时,目前新能源汽车的车型开发、试验验证等技术能力与传统汽车相比,仍然很不完善,也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因此,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存在严重的科研人才瓶颈。

在管理人才方面,目前国家大力推广的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行需要配备专业化的人员队伍,从管理的角度弥补技术方面存在的局限,形成对技术故障的高效、快速的反应能力和管理能力,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以建立高效的运营管理系统等,推动新能源汽车从示范工程走向产业化。随着新能源汽车示范工作即将在全国十几个城市大规模的铺开,相关管理方面的人才将出现较大的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