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绘制发动机等燃油消耗率曲线
在发动机台架做出万有特性曲线,在负荷-转速坐标中连接等油耗点即得.
如何用万有特性图求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曲线?长安大学考研汽车理论
在万有特性图上(图3)有等燃油消耗率曲线。根据这些曲线可以确定发动机在一定转速n,发出一定功率Pe时的燃油消耗率b。按照转速n和车速ua的转换关系在横坐标上画出汽车的行驶车速比例尺。
根据等速行驶车速ua及阻力功率P,在外有特性图上通过插值法可以确定相应的燃油消耗率b,从而计算出以该车速等速行驶时单位时间内的燃油消耗量(mL/s)为:& A) d/ w' H; ?# Z, N0 N* Z
Qt=Pb/367.1ρg6 p) e+ i* S4 u4 B4 p
式中,b为燃油消耗率[g/(kW•h)]; ρ为燃油的密度kg/L;g为重力加速度(m/s2)。整个等速行程行经s(m)行程的燃油消耗量(mL)为
Q=Pbs/102uaρg
折算成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L/100km)为
Qs=Pb/1.02uaρg
, \' A9 s6 k8 ]$ _7 s
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的措施有很多,总体来说可以分为政策性措施、技术管理措施以及改善车辆结构的措施等。因此,以下途径可以显著得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2 A3 P- G) W: A9 R) j
1) 交通管理因素:包括交通管理系统、信号灯控制系统、驾驶员培训等因素,实际上均影响了车辆的行驶速度。% J1 c9 ]3 c5 k
2) 车辆行驶阻力因素:在保证汽车安全性、人机工程、经济性和舒适性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车辆行驶阻力,如减小整车质量、轮胎滚动阻力系数、空气阻力系数和迎风面积等。
3) 尽可能地降低附属设备(如空调、动力转向、动力制动等)的耗能。
4) 提高传动系效率,是发动机功率要尽可能多得传递到驱动轮上。 [, P* |8 B# q8 a* g$ ~
4 W- `/ G2 q* {
六、如何评价汽车的制动性能,及影响因素?
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并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以及汽车在一定坡道上能长时间停车不动的驻车制动器性能称为汽车的制动性。
汽车的制动性主要由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和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三方面来评价。 - o8 @1 V7 H5 M
1)
制动效能:即制动距离与制动减速度,是指在良好路面上,汽车以一定初速制动到停车的制动距离或制动时汽车的减速度,是制动性能最基本的评价指标。制动距离
与汽车的行驶安全有直接的关系,它指的是汽车空档时以一定初速,从驾驶员踩着制动踏板开始到汽车停止为止所驶过的距离。制动距离与制动踏板力以及路面附着
条件有关。制动减速度反映了地面制动力,因此它与制动器制动力(车轮滚动时)及附着力(车轮抱死拖滑时)有关。由于各种汽车动力性不同,对制动效能的要求
也就不同:一般轿车、轻型货车的行驶速度高,所以要求其制动效能也高;而重型货车行驶速度相对较低,其制动效能的要求也就稍低一些。/ o7 J( n0 @0 ]3 ]
2)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效能的恒定性,是指抗热衰退性能和抗水衰退性能。制动过程实际上是把汽车行驶的动能通过制动器吸收转化为热能,汽车在繁重的工作条
件下制动时(例如下长坡长时间、连续制动)或高速制动时,制动器温度常在300℃以上,有时甚至达到600~700℃,制动器温度上升后,摩擦力矩将显著
下降,这种现象就称为制动器的热衰退。所以制动器温度升高后,能否保持在冷状态时的制动效能已成为设计制动器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汽车在高速行驶或下
长坡连续制动时制动效能保持的程度,称为抗热衰退性能。汽车在涉水行驶后,制动器还存在水衰退的问题。当汽车涉水时,水进入制动器,短时间内制动效能的降
低称为水衰退。汽车应该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原有的制动效能。
3)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即制动时汽车不发生跑偏、侧滑以及失去转向能力的性能。制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制动跑偏、后轴侧滑或前轮失去转向能力而使汽车失
去控制离开原来的行驶方向,甚至发生撞入对方车辆行驶轨道、下沟、滑下山坡的危险情况。一般把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维持直线行驶或按预定弯道行驶的能力称为制
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在试验时常规定一定宽度的试验通道(如1.5倍车宽或3.7m),制动时方向稳定性合格的车辆在试验过程中不允许产生不可控制的效
应使它离开这条通道。& f1 ]$ O g- u0 k
. G# p0 q2 Y7 n; I! o3 S
影响汽车制动性能的因素总体分为以下人、车、环境三个方面:
1) 驾驶人个体影响:包括感知时间、制动方式以及踏板力等;' k/ F8 q, d2 H5 C; Q+ E* n
2) 车辆设计影响: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散热等)、ABS、胎压、车速以及车辆的保养;% N1 t% Z; X- Z2 { w
3. 环境影响:天气情况、路面附着情况等。
6 L9 C, b* H. X1 E/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