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重”前行的“极星”未来出路在何处?

近日,极星汽车发布了旗下最新纯电动概念车precept。时隔许久,极星重回公众视野。与新车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极星汽车中国区总裁吴震皓调离岗位返回沃尔沃公司的变动,接任者是曾担任大众汽车进口销售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高竑。

此次高层变动是极星汽车成立三年来为数不多的一次人事调整。无独有偶,极星汽车背后的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也在探索新的合作结构。

发布全新产品后的极星汽车,同时亦将迎来新的中国区总裁。新的变化能否开启极星汽车品牌未来发展的新时代,或是继续延续曾经的轨道负“重”前行?从“极致运动”概念到现在的“极致安全”,停留在口头上的极星汽车未来出路在何处?

起个大早赶个晚集,极星整体步调太慢

2017年10月,极星汽车成为中国市场第一家海外高性能汽车品牌。极星汽车成立之初,便标榜当时已经是纯电动汽车巨头的特斯拉,且扬言超越之。

新公司成立5个月后,吴震皓挂帅,担任极星汽车中国区总裁,宣称将搭建“新零售”营销体系,并规划了20家线下体验店,努力向纯电动汽车新时期的营销模式看齐。但截止目前,极星汽车在中国地区只落户了两家体验店,“疫情”当前,短时间内完善“新零售”体系的机会渺茫。距离极星汽车的愿景差距甚远,步调慢成为其发展的短板。

极星汽车节奏慢还同时表现在产能上,旗下成都生产基地从筹划到落成的速度与其他品牌相比也相形见绌,计划2018年实现量产硬拖到2019年8月份才正式开始。反观被极星自诩为对手的特拉斯进入中国后,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Model 3生产和交付,并用极短的时间拿下国内纯电销量第一。

这样的发展速度,与极星汽车层错误地判断中国市场有关。去年8月,极星成都工厂落成,特斯拉已经在全球侵略如火、攻城略地。时任中国区总裁的吴震皓向外界的发声则是:随着整体市场从一个特别小众市场,慢慢变成一个主流市场,这中间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殊不知彼时的中国市场在自主品牌新能源的支撑下迅速发展成熟,先是中低端产品迅速抢占市场后,豪华产品也开展了紧锣密鼓的研发和发布。加之合资、豪华品牌看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契机,产品投放迅速跟进,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是“百花争鸣”。极星所期望的“发展空间”已经所剩无几。

截止目前,极星汽车旗下只有两款可量产汽车,分别是极星1和极星2。根据规划,极星2应该于今年初投产,受“特殊时期”影响,新车量产的时间还有待重新确定;而极星1在其高定价和全年限量500台的背景下,市场占有率几乎可以忽略。

此种情况下,已经成立三年的极星汽车面临的局势可谓严峻:市面上几乎没有代表作,整体进度滞后严重,而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是百花齐放。

极星汽车在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逐鹿的过程中“丢分良多”。

极星汽车进入中国市场相对较早,本应快速打开局面,迅速发展。但极星汽车,低估了中国市场发展速度,也错估了中国汽车的发展潜力,错过了黄金发展期。着实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改变迫在眉睫

2月10日,吉利发布公告称,将与沃尔沃探讨两家公司业务合并重组的可能,保持领克、极星、路特斯等品牌独立性的同时,进行资源互补,为继续发展进行新的探索。以此为鉴,极星汽车已经没有多少可供自身挥霍的本钱,加快脚步追赶市场发展、改变当前的营销模式才可能逃脱被淘汰的厄运。

结合极星汽车“换帅”的消息可知,极星汽车正在谋求变化,新的高层继任者在营销方面经验丰富,但短期内恐难见成效。

一个豪华品牌的诞生很容易,一个豪华品牌的“养成”却需要历史积淀,如奔驰、宝马;或者有背水一战的勇气,如特斯拉依靠极致的产品和营销手段,不断挑逗、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极星汽车需要什么?需要一股坚定改变的执着。树移死,人挪活;山不来就我,我去就山。

不仅如此,极星汽车需要发声,向市场、向消费者、向竞争对手发声。欲广而知之,先广而告之。

只有真正去认识市场,适应市场发展规律;加快产品开发和布局,跟上市场发展速度,极星汽车或许可以掀开一缕曙光。

另外,随着特斯拉国产化进程、自主品牌高端产品不断成熟,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机制将会受到冲击。值此关键时刻,是否能发展壮大,极星汽车应该仔细想想未来的发展方向了。

文/祁佳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