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磁星形发动机的原理

一、无磁星形发动机的原理

无磁星形发动机是一种理论上的发动机设计,它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电荷和电场的作用,而不是传统的磁性原理。这种发动机试图通过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来产生动力,从而实现机械能的输出。

在无磁星形发动机中,核心的思想是利用特定的电场配置来推动带电粒子或电荷载体,进而驱动发动机运转。这种电场可能是由静电荷产生的,也可能是通过其他方式如电容器或特殊电极结构产生的。当电场中的电荷受到非均匀力的作用时,它们会移动并产生动量,这个动量可以被转化为机械能。

例如,在一种设想中,无磁星形发动机可能包含一系列环形电极,这些电极以特定方式排列以形成非均匀电场。当引入带电粒子(如离子)时,它们会受到电场的力而开始移动。这些粒子的移动可以通过某种机制(如电极之间的交替吸引和排斥)被引导成循环运动,从而产生持续的力矩。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无磁星形发动机目前仍处于理论研究和开发阶段,尚未有实际可行的实现方案。其面临的挑战包括如何高效产生和维持所需的电场,如何有效管理带电粒子的运动以及如何将产生的动力转化为实际有用的机械能。尽管如此,无磁星形发动机的概念仍然激发着科学家和工程师对于新型发动机技术的探索和创新。

二、发电机产生电子的本质是什么

这个吗,先纠正一下你的概念错误,电流不是电子,电子的运动才产生电流,就是说一根电线的电子往右走产生了往左的电流,电子不是产生的,而是每一个原子都存在的,你身上也有哦,当电线切割磁感线的时候,运动的电子在磁场中受到洛伦滋力,都统统往电线的一端跑,而正电荷是不动的,所以相对的产生了反响的电流,总之能量不是来源于此贴也不是来源于电线,而是来源于你摇发电机的手臂,能量是不会产生也不会消失的,它只会转换,电能来源于驱动发电机转动的力,水能、风能、蒸汽能……。好好看看高中物理吧,你会彻底恍然大悟的

三、点火系统在汽车上起什么作用??

在气缸内适时、准确、可靠地产生电火花,以点燃可燃混合气,使发动机作功。

四、质子火箭是指物体的质子吗

质子是原子核中带电的粒子,一个质子带有一个正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可以被加速。

当质子被电场加速到一定速度喷射出去时就能获得反作用力。用这种原理获得动力的火箭就叫质子火箭。

普通火箭用的是化学燃料获得动力,由于化学燃料的喷射速度小,效率低,所以火箭需要的燃料多,占了火箭很大一部份体重,使火箭的有效载荷能力下降了很多。质子发动机用的是电能,给质子加速到极高的速度一般可达零点几c的速度,所以获得的反作用力相对化学燃料来说要大得多,需要的燃料非常少,所以有效载荷很大。

质子是用氢元素电离后得到的,因为氢原子失掉一个电子就剩了一个质子。

同类的发动机还有离子发动机,与质子发动机差不多的意思,只是用的不是氢,而是其他相对比较容易电离的化合物,得到的离子质量要比氢核大,但是单位质量所带的电量相对质子来说比较小,所以加速相对困难一点,喷射速度较低。但是发动机结构简单,技术要求低,制成的发动机体积小,所以用得比较多。目前常见的离子发动机大多是由太阳能供电,动力比较小,所以一般只用在太空飞行器上调整姿态和微调轨道用,还不能用于发射飞船和火箭。

希特勒当时准备研制的碟状飞行器(飞碟)计划的是用核能发电,供给质子加速用,能量非常大。但是加速器太长不能直线放进飞行器,所以需要盘起来,这就是飞碟要做成碟状的原因。

用12个相同的发动机交错盘在飞碟内,喷口朝向下方均匀排列成一圈,以增强飞碟的姿态稳定性,方便飞行或悬停。通过调整每个喷口的喷射量来控制飞碟的姿态。

但是他的设计没有完成就战败了,半成品的资料分别被苏联和美国瓜分了,各得到了一部份。

现在经常有人声称见过飞碟,使美国和低罗斯都挺紧张,就是因为耽心是否某个国家研制出来了这种飞行器。

一旦某个国家率先掌握了飞碟技术,将会改变整修制空领域的格局,就像当年美国制造出原子弹一样立刻成为世界的主宰者。

所以现在传言的各种不明飞行物,也不一定全是空穴来风,说不定是某些国家进行的秘密实验,怕引起别人的注意而故意放出UFO的真真假假的消息来混淆视听。

但是飞碟的核心技术其实就是质子发动机技术,或者质子火箭技术。只是要得到非常大的功率在技术上还有一定的难度。

五、根据烯烃和烷烃的结构特点 比较他们化学性质的不同

1烷烃性质很稳定,在烷烃的分子里,碳原子之间都以碳碳单键相结合成链关,同甲烷一样,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相结合.因为C-H键和C-C单键相对稳定,难以断裂。除了下面三种反乙烷应,烷烃几乎不能进行其他反应。(在通常情况下,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都不反应)

氧化反应

R + O2 → CO2 + H2O 或 CnH2n+2 + (3n+1)/2 O2-----------(点燃)---- nCO2 + (n+1) H2O 所有的烷烃都能燃烧,而且反应放热极多。烷烃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如果O2的量不足,就会产生有毒气体一氧化碳(CO),甚至炭黑(C)。 以甲烷为例: CH4 + 2 O2 → CO2 + 2 H2O O2供应不足时,反应如下: CH4 + 3/2 O2 → CO + 2 H2O CH4 + O2 → C + 2 H2O 分子量大的烷烃经常不能够完全燃烧,它们在燃烧时会有黑烟产生,就是炭黑。汽车尾气中的黑烟也是这么一回事。

取代反应

R + X2 → RX + HX 由于烷烃的结构太牢固,一般的有机反应不能进行。烷烃的卤代反应是一种丙烷自由基取代反应,反应的起始需要光能来产生自由基。 以下是甲烷被卤代的步骤。这个高度放热的反应可以引起爆炸。 链引发阶段:在紫外线的催化下形成两个Cl的自由基 Cl2 → Cl* / *Cl 链增长阶段:一个H原子从甲烷中脱离;CH3Cl开始形成。 CH4 + Cl* → CH3Cl + HCl (慢) CH3Cl + Cl2 → CH2Cl2 + HCl 链终止阶段:两个自由基重新组合 Cl* 和 Cl*, 或 R* 和 Cl*, 或 CH3* 和 CH3*.

裂化反应

裂化反应是大分子烃在高温、高压或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裂成小分子烃的过程。裂化反应属于消除反应,因此烷烃的裂化总是生成烯烃。如十六烷(C16H34)经裂化可得到辛烷(C8H18)和辛烯(C8H16)。 由于每个键的环境不同,断裂的机率也就不同,下面以丁烷的裂化为例讨论这一点: CH3-CH2-CH2-CH3 → CH4 + CH2=CH-CH3 过程中CH3-CH2键断裂,可能性为48%; CH3-CH2-CH2-CH3 → CH3-CH3 + CH2=CH2 过程中CH2-CH2键断裂,可能性为38%; CH3-CH2-CH2-CH3 → CH2=CH-CH2-CH3 + H2 过程中C-H键断裂,可能性为14%。 裂化反应中,不同的条件能引发不同的机理,但反应过程类似。热分解过程中有碳自由基产生,催化裂化过程中产生碳正离子和氢负离子。这些极不稳定的中间体经过重排、键的正丁烷断裂、氢的转移等步骤形成稳定的小分子烃。 在工业中,深度的裂化叫做裂解,裂解的产物都是气体,称为裂解气。 由于烷烃的制取成本较高(一般要用烯烃催化加氢),所以在工业上不制取烷烃,而是直接从石油中提取。 烷烃的作用主要是做燃料。天然气和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是近来广泛使用的清洁能源。石油分馏得到的各种馏分适用于各种发动机: C1~C4(40℃以下时的馏分)是石油气,可作为燃料; C5~C11(40~200℃时的馏分)是汽油,可作为燃料,也可作为化工原料; C9~C18(150~250℃时的馏分)是煤油,可作为燃料; C14~C20(200~350℃时的馏分)是柴油,可作为燃料; C20以上的馏分是重油,再经减压蒸馏能得到润滑油、沥青等物质。 此外,烷烃经过裂解得到烯烃这一反应已成为近年来生产乙烯的一种重要方法正戊烷。

烯烃

烯烃的物理性质可以与烷烃对比。物理状态决定于分子质量。简单的烯烃中,乙烯、丙烯和丁烯是气体,含有五至十六个碳原子的直链烯烃是液体,更高级的烯烃则是蜡状固体。聚烯烃塑木复合C2~C4烯烃为气体;C5~C18为液体;C19以上固体。在正构烯烃中,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沸点升高。同碳数正构烯烃的沸点比带支链的烯烃沸点高。相同碳架的烯烃,双键由链端移向链中间,沸点,熔点都有所增加。 反式烯烃的沸点比顺式烯烃的沸点低,而熔点高,这是因反式异构体[1]极性小,对称性好。与相应的烷烃相比,烯的沸点、折射率,水中溶解度,相对密度等都比烷的略大些。

烯烃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但比烷烃活泼。考虑到烯烃中的碳-碳双键比烷烃中的碳-碳单键强,所以大部分烯烃的反应都有双键的断开并形成两个新的单键。 烯烃的特征反应都发生在官能团 C=C 和 α-H 上。

催化加氢反应

CH2=CH2+H2→CH3—CH3 烯烃与氢作用生成烷烃的反应称为加氢反应,又称氢化反应。 加氢反应的活化能很大,即使在加热条件下也难发生,而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能顺利进行,故称催化加氢。 在有机化学中,加氢反应又称还原反应。 烯烃容易与卤素发生反应,是制备邻二卤代烷的主要方法: CH2=CH2+X2→CH2X CH2X ①.这个反应在室温下就能迅速反应,实验室用它鉴别烯烃的存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是红棕色,溴消耗后变成无色)。 ②.不同的卤素反应活性规律: 氟反应激烈,不易控制;碘是可逆反应,平衡偏向烯烃边;常用的卤素是Cl2和Br2,且反应活性Cl2>Br2。 ③.烯烃与溴反应得到的是反式加成产物,产物是外消旋体。

3、加质子酸反应

烯烃能与质子酸进行加成反应: CH2=CH2+HX→CH3 CH2X 特点: 1.不对称烯烃加成规律 当烯烃是不对称烯烃(双键两碳被不对称取代)时, 酸的质子主要加到含氢较多的碳上,而负性离子加到含氢较少的碳原子上称为马尔科夫尼科夫经验规则,也称不对称烯烃加成规律。烯烃不对称性越大,不对称加成规律越明显。 2.烯烃的结构影响加成反应 烯烃加成反应的活性: (CH3)2C=CH2 > CH3CH=CH2 > CH2=CH2 3.质子酸酸性的影响 酸性越强加成反应越快,卤化氢与烯烃加成反应的活性: HI > HBr > HCl 酸是弱酸如H2O和ROH,则需要强酸做催化剂。 烯烃与硫酸加成得硫酸氢酯,后者水解得到醇,这是一种间接合成醇的方法: CH3CH=CH2+H2SO4→H3CCHCH3----(H2O)----CH3CHCH3+H2SO4 │ │ OSO3H OH

4、加次卤酸反应

烯烃与卤素的水溶液反应生成β-卤代醇: CH2=CH2+HOX→CH3 CH2OX 卤素、质子酸,次卤酸等都是亲电试剂,烯烃的加成反应是亲电加成反应。反应能进行,是因为烯烃π键的电子易流动,在环境(试剂)的影响下偏到双键的一个碳一边。如果是丙烯这样不对称烯烃,由于烷基的供电性,使π键电子不均匀分布,靠近甲基的碳上有微量正电荷 ,离甲基远的碳上带有微量的负电荷 ,在外电场的存在下,进一步加剧正负电荷的分离,使亲电试剂很容易与烯烃发生亲电加成。 饱和烃中的碳原子不能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只能发生取代反应。而不饱和烃中的碳原子能与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发生加成反应。